甲壳素、壳聚糖、壳寡糖的区别在哪里
时间:2020.05.26

甲壳素、壳聚糖、壳寡糖的区别在哪里随着近年糖生物学的不断深入发展,甲壳素、壳聚糖以及壳寡糖已相继被发现,并投入研究与开发,特别是在保健品领域,这些产品更是销售的热火朝天。金壳壳寡糖浅析这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关性,又有什么区别呢?

甲壳素Chitin.甲壳质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发现,1823年由欧吉尔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,并命名为CHITIN,译名为几丁质。外观及性质:淡米黄色至白色。甲壳素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产品,也是在日本第一个被批准的“功能性食品”。但是甲壳素不溶于水、碱、一般的酸和有机溶剂,只溶于部分浓酸,是依靠人体胃肠道中的甲壳素酶、溶菌酶等的作用少部分分解,因此其吸收率极低,服用量较大,产生的服用反应也高达70%以上。对甲壳素进行化学处理,脱掉其中的乙酰基,就变成了壳聚糖。

壳聚糖 壳聚糖(chitosan),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(1-4)-2-氨基-B-D葡萄糖,是由甲壳素(chitin)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,一般而言,N-乙酰基脱去55%以上的就可称之为壳聚糖。壳聚糖已经可以溶于稀酸,比甲壳素进了一步。但是甲壳素和壳聚糖都是大分子,分子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,都不溶于水。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处理得到壳聚糖,再经过进一步降解,就成为壳寡糖。

壳寡糖利用壳聚糖为原料,把壳聚糖降解为小分子,就是壳寡糖。其分子量在3000Da左右,聚合度为2-20。因此壳寡糖本身是一种混合物,里面有单糖一直到壳十糖,每一种糖类都有其一定的功能性。壳寡糖可以直接溶于水,水溶性大于99%,人体吸收率99.88%,服用量和服用后反应大为减少,直接参与人体的生理调节效果比壳聚糖更为显著,具有许多优于高分子量壳聚糖的功能。而壳聚糖则要通过人体的生物酶降解先得到部分小分子量的壳寡糖,一般情况下,降解比例为1-5%,其余95%的聚糖则通过人的肠道系统而排除,所以壳寡糖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比壳聚糖更强。

金壳壳寡糖浅析壳寡糖与壳聚糖的具体区别

返回列表